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答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答
1.什么是健康?
答:“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仅仅具备没有残疾、没有疾患和身体结实这样的条件还不能代表真正的健康。因此,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长陈学诗先生说:“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应从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综合考虑”,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指一个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2.什么是心理健康?
答: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3.青少年有哪些心理障碍?
答: (1)学习困难综合症状 (2)抑郁症 (3)自卑感
(4)过度焦虑症 (5)厌学症 (6)考试综合症
4.目前青少年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什么?其典型表现有哪些?
答:目前青少年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典型表现有:
⑴自我类问题, 典型表现有:自卑、自我中心、自负、自主性不强
⑵学习类问题, 典型表现有:智力较低、厌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衰退
⑶情绪类问题, 典型表现有:情绪不稳定、考试焦虑、轻度抑郁、轻度恐惧
⑷人际类问题, 典型表现有: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交流障碍
⑸行为类问题, 典型表现有:说谎、攻击性行为、吸烟、网络成瘾
⑹成长类问题, 典型表现有:耐挫力不足、社会适应不良、青春期性心理、升学与就业问题
5.自主性问题的基本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自主性问题的基本含义是个体独立决策、主宰自己情绪和不依赖外界的帮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努力成就自己目标的能力。
青少年自主性的典型表现有:1、不知道该做什么;2、只做他人让做的事;3、容易跟着或模仿他人做;4、对自己做的事,说不清到底为什么做;5、想做事时,却常因经验和能力不济而失败;6、认知、情感和行为均易受环境和他人影响。
6. 厌学者有哪些表现?厌学问题的辅导方案是什么?
答:厌学者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例如——学习缺乏自主性;上课经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干扰;学习压力大,经常感觉生活缺乏乐趣;人际交往的能力弱,感觉很自卑,缺乏自信;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后很容易放弃,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发生早恋现象等。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会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尿频、食欲下降、睡眠易惊、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强迫等神经症状。
厌学问题的辅导方案是:
1、调查了解,摸清原因; 2、控制外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归因训练,建立正确认识; 4、建立自信; 5、确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6、增强能力,加强信心。
公式:认知引导+行为训练+学习辅导+兴趣爱好开发+人生规划
7. 焦虑、抑郁和情绪不稳有何不同?
答:焦虑是一种不快或痛苦的情绪状态,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不安或恐惧。它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情绪,其体验到的痛苦情绪并没有现实的客观依据,主要出自主体对未来情景的担心。往往表现为精神运动性不安,并伴随有躯体不适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一问题在认知、审理、行为上都会有所表现:1、认知方面:思维混乱或无组织,难以适应环境要求;注意力过度集中或分散;记忆受阻。2、生理方面:会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憋气、心慌、呼吸加快、眼前发黑、出汗、手抖、尿频等。3、行为方面:一方面可能是退缩、逃避、拖延、缺乏自信、过分温顺、老实、认真负责或优柔寡断等;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敏感、多虑、容易动怒、心烦意乱等。
焦虑产生的原因很多:缺乏安全感或独立生活能力;具有焦虑性人格特质;主观期望值太高、责任心过强、攀比心太重等。
抑郁是指个体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良情境或事件的消极反应,是一种非特定时期的悲伤、不快乐或苦闷的情绪状态。抑郁的重要结构因素包括无助与孤独感、绝望与无价值感、能力减退感、不良心境和生理症状。这一问题在认知、情感、行动、躯体上都会有所表现:1、在认知上:容易悲观地看待事物,表现出负性的自我评价,夸大自己的缺点,自卑、内疚,常回忆不愉快的往事,夸大问题的难度和失败的可能性。2、在情感上:表现出强烈而持久的悲伤,觉得心情压抑和苦闷。并伴随焦虑、烦燥及易激怒等情绪状态。3、在行动上:懒散被动、言语动作迟缓,精神运动性迟缓。4、在躯体上:食欲不振、失眠等(抑郁时大脑过度抑制,造成免疫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营养性功能紊乱,使人身体虚弱,易导致生理疾病发生。抑郁也会对青少年行为、智力、人格造成不利影响:智力偏低,敏感、自卑、焦虑等)
所谓情绪不稳定是指一个人不能积极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波动性太大太快的情绪类问题。人们常说的爱生气、爱发脾气就是情绪不稳定的典型表现。1、爱发火:经常为一些小事情发火,事后又后悔,觉得不该发火,可是因为当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紧张。2、好生闷气:这是一种破坏性情绪,表现为在精神上折磨自己,把盲目的、无用的愤怒和怨恨留在自己心里。会导致一系列身心问题,也会影响与人的交往。3、情绪大起大落:喜怒无常,难以揣摩,强度大而稳定性差。高兴时兴高采烈、忘乎所以,生气时翻脸无情、出口伤人。
8.亲子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该如何进行辅导?
答:1、亲子关系问题在家内的表现:(1)、回避,指孩子有意减少与父母接触、减少被父母了解的机会的态度和行为;(2)、逆反,指孩子故意表现出与父母意愿相反的行为和态度;(3)、过分依赖,指孩子缺乏自主性,过分依靠父母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2、亲子关系问题在家外的表现:一般会表现出学习兴趣减退、情绪不稳、人际冲突及其他不良行为。严重时会导致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的心理行为,如酗酒、吸毒、违法行为、性行为紊乱等。
亲子关系问题应该这样进行辅导:1、辅导员要避免过多卷入青少年家庭;2、就事论事,避免妄下结论; 3、辅导员给父母的只能是建议而不是要求;4、根据亲子关系的形式选择合适的辅导方法
给父母的建议:
1、当孩子想讲话时,要全神贯注,不要看报、电视或干别的事情;
2、平静、专注地倾听并了解孩子的观点;
3、就算你不一定同意他的行为,也要接纳孩子的感受;
4、开放各种主题的谈话,做个可被询问的父母;
5、避免对你看来是愚蠢、天真的问题或谈话加以羞辱或嘲笑;
6、对孩子好的表现给予及时而适当的赞赏;
7、鼓励孩子参加家庭的决策,并一起合力完成;
8、承认孩子有挑战你的权威的权力和需要。
给孩子的建议:
1、避免将父母看作敌人,事实上无论如何他们是最爱你、最关心你的人;
2、要理解父母也是人,也有他们的不安全感、需求和情绪;
3、以开放的心胸倾听父母的感受,并试着以他们的观点来审视问题;
4、让父母分享你的感受,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你;
5、承担你在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好让父母更愿意允许你所要的独立;
6、在批评家庭、学校和政府时加上改进的建议;
7、以你对朋友父母一样有礼貌、体贴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