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理工学校:赛教融合助力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
- 惠州理工学校2023年第十七届教学年会圆满落幕
- 我校2023年第十七届教学年会隆重开幕
- 惠州理工学校 第十六届“天健杯”360职业技能周竞赛圆满落幕
- 惠州理工学校第十六届360职业技能挑战周竞赛即将隆重举行
- 自省后自知,自信后自强,调整心态,砥砺奋进 ——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考班期中考试圆满结束
- 教学之路,砥砺前行,示范引领助成长 惠州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示范课活动
- 技能大赛展风采 匠心筑梦向未来 ——我校2022年惠州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奖喜报
- 精彩课堂展风采 示范引领促提升
- 期中考试树榜样 砥砺少年勇争先
新形势下“半工半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 2007-05-15 16:15:44 浏览次数: 14479
新形势下“半工半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惠州理工学校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就是企业和学校结合,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凭着它的优点,已在我省很多职业学校开展起来。自2001年起,广东部分地区已率先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2006年广东81多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超过2万名学生参加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学习,每年为经济困难家庭中职学生解决学习、生活费用1亿元以上。这种模式被形容为“政府不出一分钱,学生不交一分钱,学校收费不减一分钱,企业不额外增加开支一分钱”的职业教育。
一、实行“半工半读”模式的基本情况和初步成果
我校从2006年秋开始正式对外招生,在开办初期,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贯彻国务院、教育部的有关方针政策,大力推行“零学费入学”半工半读教育教学模式,凭借该模式来迅速扩大我校办学规模,进而探索和开拓一条科学的、有特色的半工半读模式道路。2006年9月份,在校舍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全校共招收了96个半工半读的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上课9周后安排到厂进行工作实训13周于4月5日返校学习,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由于这一成功的实践,今年3月,我们又招收70个半工半读学生,目前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态良好。最近,某中学张校长来我校看望来自该中学的30位新生,与同学们进行了接触和交流,在看到同学们可喜的变化之后感慨地说:“我们教了他们9年,还不如你们教两周”。
我校秉承“严谨治学、质量为本、强化技能操作”的办学方针,坚持以“育人”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重点着手制定相配套的各种半工半读的管理制度、工作指南和配套的教学计划;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和基础;构建了和谐、积极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我校地理位置的优越条件,建立和拓展以周边工业区为主体,学校邻近工厂为主要合作伙伴的适合半工半读实习的企业网络,如高铭电子厂、诚信电子厂、海格电器有限公司等等。我校从2006年的两个半工半读班发展到今年春季的三个班,半工半读学生人数增长了66.67%,学生流失率仅为5.33%,发展形势非常好。
与此同时,我校06级学生到诚信电子厂参加工学结合、勤工俭学期间得到该企业的表扬和肯定,我校两名学生获得企业“优秀员工”称号。通过工学结合,学生们理解了“学习”是为“工作”打基础,“工作”是为“学习”提供保障,理解了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他们赚取的每一分钱,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经历了从“学校人”到“社会人”,从“学生到员工,从员工到学生”的转变,对吃苦、忍耐、纪律和责任有深刻的理解,也体会到了父母的钱财来之不易,更懂得奋斗的重要以及感恩和报恩的必要。学生家长深深感受到子弟在校的变化和进步。学生返校后不但不会人心涣散,反而是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每一分每一刻。
二、实行“半工半读”模式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校所开展的是“零学费入学”半工半读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入学时不需要缴交学费,三年中学习和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并交替进行。学生在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期间所获取的劳动报酬一部分抵交学费,剩余部分则发回给学生作为生活津贴,以此完成学业。具体主要措施如下:
1.成立工学结合领导小组,完善工学结合制度。
(1)成立工学结合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及就业的主要负责人。该小组全程负责工学结合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2)完善工学结合制度。我校制定了《工学结合——生产训练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工学结合——生产训练指南》、《实训教师职责与管理制度》、《实训教师应急预案》、《生产实训学生管理制度》、《生产训练安全保障制度》、《生产实训考核办法》等指导性文件,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操作指南。
2.制订相适应的教学进程计划和教学计划。
(1)针对半工半读模式的制订各年级在校三年的教学进程计划,确定具体在校学习时间和下企业工学结合的时间,并在学生入学时就向学生和家长公布。一方面,使学生和家长都能清晰地了解学校的整体时间安排,进一步强化他们对“零学费入学”半工半读模式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该进程计划也是学校开展工作的总日程表,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都必须严格围绕进程计划开展工作。另外,根据企业用工的特点和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工与学的时段安排不适宜太短,但也不能太长。目前有些学校的做法是:三年中,学生一进校就连续一年或一年半在企业勤工俭学、生产训练,这样会使学生没有归属感。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企业的生产训练中很难坚持太长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流失率会非常之大。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将工与学的时间段以4至6个月作为标准,而且新生入学时,必须先在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教育。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安排和安全生产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2)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基本要求,以及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教学进程计划,分析和确定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严格按照“三个平台”模式(文化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同时,突出强化技能操作为中心,使学生真正能掌握操作技能。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要适应“半工半读”模式的需要,培养动手能力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首先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我校从招聘教师程序中就严格把关,优先录用“双师型”教师。针对工科专业的特点,招聘有一手“绝活”和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师傅”作为实训教师,全面指导学生按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开展实训教学工作。
4.与学生和家长签订《“零学费入学”半工半读协议书》。
作为“零学费入学”半工半读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学生入学时不需要缴交学费,学校需要学生通过参加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才能回收学费。然而,学校都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校学习后不完成勤工俭学任务,造成学校损失很大。为了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明确学校和学生权利和义务,我校将与学生和家长签订《“零学费入学”半工半读协议书》,并在以后学生报名时就及时签订协议。
5.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
遵循“理论以够用为度,强化技能操作”的原则,加大技能训练课时,同时针对工科特点,安排实训技能课程连上,确保实训教学过程更加的完整。同时,对于实训课程实行以“师傅带徒弟”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实用性。
6.以人为本,营造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归属感和自豪感。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注重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强化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通过如栽种“同心树”、趣味运动会、周末电影放送、文艺晚会等等各种不同类型活动,使学生深感到学校就是一个和谐的家。同时在学生勤工俭学、生产训练阶段也要导入校园文化,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圣诞晚会、宣传板报等等。这些对于防止学生流失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正确地指引学生理解“半工半读”模式,让他们知道靠自己的劳动换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无比的光荣,树立“半工半读”学生的自豪感,使他们在下企业勤工俭学之前就做好充分地思想准备。
7.做好勤工俭学、生产训练一系列的培训、动员工作
培训、动员工作是工学结合的前期基础工作。俗话说没有扎实的地基就盖不成高楼大厦。基础打好了,后期工作将事半功倍。
(1)做好带队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因为他们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责任人,是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所以他们必须吃透国家关于工学结合的精神,详细了解学校对工学结合的做法,认真学习《工学结合——生产训练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工学结合—生产训练指南》等制度。
(2)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学生的思想动员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他们入学开始,就要灌输工学结合的理念。到企业顶岗实习实际上是一种职业体验,使学生具备职业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技能素质等等,同时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良好的铺垫是推进一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有了充分的认识,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对开展半工半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3)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在工厂生产实训期间,给每个家长至少打一个电话,争取到每个家长的支持。让他们了解学生下企业实习是安全的,让他们懂得小孩下企业锻炼是成长的捷径。学期末,在发给家长成绩通知单的同时,给每个家长一封信,通报的内容包括学校一学期的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全体学生在工厂的总体表现,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通报下一阶段的教学和实训的安排等。
(4)由于生产训练是在校外进行,不可控的因素较大,为了学生安全,学校为每位学生购买全年的意外伤害保险,以作为意外发生时的基本保障,让学生能在学校安心学习,在工厂放心工作。
8.高度重视生产训练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
勤工俭学、生产训练阶段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尤其重要,我校成立了至上而下的管理团队,十分重视生产训练阶段的德育工作。对派驻企业的班级都指定带队教师,带队教师必须常驻企业,24小时监督、管理和帮助生产训练的学生,及时协调各种关系。每天早晚集中学生统一进行训话,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和教育,而且以励志的口号鼓励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学校副校长每周须到企业了解学生生产训练的状况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校长每月到企业一次,听取带队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汇报,并对学生进行慰问。
9.重视勤工俭学、生产训练阶段的考核和总结
(1)生产训练阶段,带队教师定期指导和审阅学生感想总结,并对学生存在问题予以回答和帮助。对于发现有心理误区的学生,及时联系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给予其进一步的指导和关心。
(2)依据半工半读、生产训练的目标,由校方考核(考勤、纪律、宿舍卫生、作业),厂方考核(服从管理、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考评内容组成,各项目设考评指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生产训练的学生进行考评。
(3)每个生产训练阶段结束后,每个学生必须对该阶段的工作和学习做一个全面的总结,通过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成熟,找出自我优点和缺点,并在下一个生产训练阶段改进。与此同时,带队教师也必须向学校提交一份详细的总结汇报材料,通过材料的分析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管理措施和方法。
(4)每个生产训练阶段结束前后,统一召开生产训练总结暨表彰大会,评选出生产训练先进标兵,树立模范榜样。
10.构建适合“半工半读”模式的实习基地网络
实施工学结合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有一批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运作规范、管理科学且乐意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群体。因此,联系“半工半读”实习基地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专业对口的企业。学生不但培养了职业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学到同专业相关的工艺与技能。
(2)联系环境好的企业。企业应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以及有适当的运动场地和适当的娱乐场所。
(3)联系管理规范的企业。学生可以了解到真正的企业管理,为将来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甚至成为老板提前打好基础。
(4)联系讲信誉好沟通的企业。当学生出现什么问题或企业有什么要求时,企业和学校能一起协同解决。企业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5)考核时必须由学校派出工作组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6)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这样在法律上为工学结合提供了保障。
三、“半工半读”模式面临的困难
我校的工学结合虽然逐步走上了正轨,但工学结合涉及的环节复杂,尚面临许多困难。
1.政府支持不够。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有法律作后盾,企业有支持职业教育的义务。而我国工学结合的推广完全是依靠学校的能力在实行,企业没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义务。所以学校在推广工学结合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深感压力很大。
2.学校的教育周期与企业的生产周期不同步,这是客观存在,所以带来了客观上的困难。
3.企业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即使缺人也不肯接收实习生。比如模具厂,因为危险性较大,为安全起见,拒绝实习生。
4.“半工半读”也是“零学费入学”模式,学校是为学生预付学费。如果学生半途退学,将给学校带来损失。
5.“半工半读”完全实现专业对口有较大的难度。主要是半工半读大多必须集中进行,而有些专业(如文科的一些专业)企业不可能批量接受。
总之,“半工半读”使贫寒子弟不再为钱发愁,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自己实习挣学费,有利于学生成长。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学生所学即所用,加快了成才速度。而通过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自立自强、吃苦、守纪律、不懈奋斗等信念。中职学校在服务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同时也加快了自身的发展。
二○○七年三月三十日